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舒暢和經濟學家曲天石表示,中美貿易談判的積極信號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單向升值。根據彭博的指標顯示,當前市場指標表明升值壓力浮現,但人民幣實際需求指標仍然表現小幅貶值壓力,這表明近期波動空間收窄。得益于貿易戰尾部風險的擔憂緩解,10月迄今人民幣兌美元上漲1.2%。彭博經濟研究的日指標顯示,在最近幾個交易日,離岸人民幣經常強于在岸人民幣。而期權市場上,三個月風險逆轉率表明,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看漲期權對于看跌期權價格持續走低,表明看跌人民幣的情緒減弱。月度指標中,遠期合約累積的人民幣頭寸保持少量凈多頭。但當月企業仍是美元的凈買入方。同時企業結匯率從8月的72.6%下降至64.5%,表明企業仍不太想將美元收入兌換為人民幣。據悉,中美貿易談判正努力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盡管細節尚未確定,但雙方達成共識的意愿意味著貿易失控的尾部風險降低。此外,英國硬脫歐的可能性也正在逐漸降低。同時在全球降息潮背景下,中國央行寬松步伐放緩也有助于支撐人民幣匯率。不過這些因素已經反映在了最近幾周的人民幣上漲過程中。因此貿易談判缺乏具體進展的情況下,人民幣不會獲得進一步的拉升。此外,中國第三季度GDP成長放緩至30年來最低水平,預計經濟將進一步失去動力。值得注意的是,鑒于中國已承諾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未來中國將增加對美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