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香港舉行的第四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與會人士共同探討了風險管理在“一帶一路”項目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成績斐然,碩果累累。但在國際合作中,有些國企開始投資“一帶一路”項目時,沒有渠道獲得融資,也沒有辦法購買自己所需要的保險產品,在一些國家甚至會遇到政治風險。因此,國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充分的風險意識,并在實踐中做好風險管理。中石化保險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劉繼峰表示,在企業融資的過程中,首先要讓第三方參與,比如融資顧問或技術和法律顧問,讓他們提供獨立報告,以便讓主要的利益相關方放心。也要關心技術、經濟、金融、稅率以及地緣政治方面各種各樣的風險,要搞清楚我們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劉繼峰詳細解釋了中石化在風險轉移和項目融資上的具體做法:做項目可行性報告時,保險和金融界人員都參與進來。要關注風險加權,并在不同國家進行測試。中石化有一個內部小組開發項目,首先會做非常詳細的盡職調查,包括相應的儲備、合規、環評、文化、政治、地緣政治、社區、宗教等超過50個不同方面的審查和盡職調查,然后會做一些定量和定性的項目模型測試。
從風險管理角度,渣打銀行環球信用保險部專家的觀點是,除了項目融資環節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技術顧問和法律顧問提供意見外,還要充分考慮所在國家的政治風險,詳盡了解該國家政權的安全和穩定。必須謹慎關注項目對國家和公司的戰略意義,對項目進行風險對沖和風險管理。安聯環球企業及專項保險香港及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曾萬里從保險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說,“一帶一路”項目都是在遙遠國度進行,且項目規模都比較大,項目性質也都比較復雜,所以保險公司必須進行充分承銷,要考慮工期推遲或者是工程被打斷的情況。此外,環境和供應鏈等方面也是有風險的,在定價時都需要包括在里面。曾萬里認為,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講,有兩件事可以做。第一是設計和開發一個量身訂做的整體風險解決方案給客戶,主要是具體的產品導向,比如怎么防止損失,用這些技術性的手段進行保險產品的推出。第二是更加積極主動地跟上游會計公司、銀行、法律公司開展合作,他們對政策制定者有更大的說服力和影響力,讓他們一起,把風險管理放到公司治理中。在探討如何促進并改善國企的風險管理話題時,風險管理專業協會董事會董事、宜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風險管理及合規總監張東賀強調,風險管理不僅僅是保薦人的責任,也是各方面專家的責任,融資、投資、稅收各方面都要發揮作用,我們需要一個平臺,讓所有人都能夠在早期就進來。還需要建立風險管理文化,要做很多教育和宣傳,以此推動風險管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