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中國8月投資和消費數據遜于預期,尤其工業增速刷新17年半低點,甚至跌穿預估區間的下限,令市場大跌眼鏡。結合連續兩個月負增長的PPI、以及處于低點的非食品物價,所有數據都指向需求不足是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經濟數據全面走弱,解釋了近期金穩委、深改委等密集開會,專項債提前下發以及央行決定全面+定向降準的背后原因。分析人士預計未來逆周期調節力度會持續加碼,在基建托底投資和服務業維持平穩的支撐下,中國經濟并不會出現線性下滑,但會在底部徘徊更長一段時間。而既然中國選擇了不會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就意味著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必須有所提高,要適應經濟長期中速增長的現實。“整體來看,經濟仍然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政策賦予穩增長更高的權重,但現有政策組合不足以對沖,仍需要逆周期政策發力來托底經濟。”聯訊證券宏觀分析師李奇霖、張德禮稱。他們指出,8月生產和需求兩端的數據同步繼續轉弱,而且多數低于預期,經濟仍然處在主動去庫存階段,工業增速下滑主要是受采礦業拖累;制造業投資以及與之同步性很高的民間投資增速都出現下滑,反映了制造業企業對未來需求的預期偏謹慎。
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16日公布,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遠遜于路透調查預估中值5.2%,并跌穿了4.5%~5.9%的路透調查預估區間,刷新2002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當時為2.7%;上月為4.8%。衡量出口的前瞻指標——8月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了4.3%。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解釋工業增速下行的原因時稱,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經濟本身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二是今年8月工作日是22天,比上年同期少一天,對部分工業企業的生產速度會造成一定影響,三是一些氣候性因素對部分地區的工業生產也有一定影響,今年8月全國登陸臺風是三個,比歷史常年多1.2個。“如果沒有這些特殊的因素,8月份工業生產還是比較穩定的,”付凌暉稱,當然工業生產確實面臨一些困站和挑戰,下一步要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促進工業平穩健康發展。中國8月官方制造業PMI超預期下行,PPI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且為連續第二個月負增長,以及非食品價格處在低位,均顯示著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不足。9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表示將根據項目建設需要,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中國央行此后也宣布了全面+定向降準。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以及全球經濟放緩沖擊外需,國內經濟結構調整遏制內需的情況下,處在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必將經歷從出清到重建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