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綜合近30家機構預測中值結果顯示,在中美貿易戰火再燃、內外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下,中國7月進出口同比料雙雙擴大降幅;而在豬肉為主的食品價格拉動下,當月CPI同比漲幅將持穩高位,PPI則由于生產資料環比走穩和翹尾因素減弱等同比進入負區間。中金在報告中稱,7月初值顯示,外需分項下跌14個基點,7月美國與歐元區制造業PMI初值走低,表明全球制造業周期進一步承壓。預計7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微降至-2%,貿易順差可能為400億美元。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分析認為,海外需求持續走弱,雖然考慮到國內出口的區域結構逐步調整,7月出口環比或有小幅改善,但方向上仍延續下行趨勢。申萬宏源發布的經濟月報則提到,中國加工貿易為主的進出口特征,決定了全球經濟前景趨弱的背景下,外需可能通過加工貿易影響中國進口,同時油價同比回落或繼續構成拖累;但他們認為7月的大豆進口或較5-6月有所改善,并預計7月進口同比增速約為-4%。通脹方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顯示,目前豬瘟疫情帶來的生豬存欄量以及能繁母豬存欄量仍在快速下降,豬肉價格上漲周期已經形成,仍將是下半年拉動CPI上漲的重要因素,而非食品價格漲幅卻在持續走低,二者背離顯示CPI的上漲并非需求拉動,更多是供給擾動。預計7月CPI同比維持高位運行在2.6-2.8%左右,取中值為2.7%,與上月持平。至于PPI,交銀分析,從7月已公布的周頻生產資料價格走勢看,主要產品價格漲跌互現。在流通領域,主要生產資料價格中有40%的產品價格下降、44%上升、16%基本持平,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的種類增多,但整體漲勢較弱。綜合判斷,生產資料環比走穩,翹尾因素減弱,預計7月PPI同比漲幅小降,中值為-0.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