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新加坡政府有關部門陸續發布了二季度經濟數據。出乎預料的是,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非石油國內出口數據等主要經濟指標均為負增長,讓經濟師和企業家們大跌眼鏡。新加坡經濟發展局7月初率先公布的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顯示,新加坡制造業在經歷長達32個月擴張之后,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萎縮,6月指數為49.6,仍低于50榮枯線水平。新加坡貿易工業部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較一季度環比萎縮3.4%,與2018年同期相比僅增長0.1%,成為新加坡經濟近10年來最差表現。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非石油出口額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7.3%,連續4個月出現兩位數萎縮,遠遠超出了市場預期的9.6%,出口貿易出現6年來最嚴峻下降趨勢。
分析認為,新加坡經濟失速,主要原因是受全球貿易局勢緊張、電子產品出口走弱以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新加坡經濟過于依賴貿易市場環境,中美經貿摩擦、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全球供應鏈受影響,企業和消費者普遍對經濟增長信心不足,因而對新加坡進出口貿易造成重大影響。新加坡2018年進出口貿易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300%,服務業產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4.4%,私人消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8%。為防止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預計下半年新加坡政府將會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經濟刺激措施,如放寬貨幣政策、減緩新元升值步伐;為中小企業提供稅務減免和融資便利;暫緩收緊服務業外勞頂限;加快企業轉型步伐;加大開拓周邊國家貿易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