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府在7月26日發布的報告《世界經濟的潮流》中,分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報告指出,在美國的額外關稅品類中,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所占的比例(對華依存度)截至已啟動的第3輪達到20%,如果加上正在討論的第4輪,將達到40%。分析認為,美國利用來自中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加以代替的難度增加,同時手機等貼近生活的品類也將增加,美國消費者的負擔將加重。報告稱,特朗普政權一直主張額外關稅的負擔由中國方面承擔,但美方的負擔正在加大。此前對美國消費者物價整體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從家電和家具等來看,剔除關稅之后的進口產品物價仍高居不下,中國方面在被征收額外關稅之后沒有下調價格。對于美國國內的企業和消費者而言,負擔增加的風險正在提升。報告稱,從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產品來看,一部分零部件從其他國家和地區接受供貨。例如從計算機相關產品來看,在中國大陸的對美出口中,在中國大陸以外制造的零部件(按附加值計算)達到約30%。尤其是份額較高的亞洲容易受到美國額外關稅的余波影響。中美兩國占世界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兩國的摩擦若長期持續,導致企業投資減退等的可能性將會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