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鼓勵外商投資、降低進口關稅和加快推進通關便利化等方面再推一系列措施。會議決定,從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將部分國內市場需求大的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機電設備平均稅率由12.2%降至8.8%,紡織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稅率由11.5%降至8.4%,紙制品等部分資源性商品及初級加工品平均稅率由6.6%降至5.4%,并對同類或相似商品減并稅級。至此,今年以來已出臺降關稅措施預計將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稅負近600億元,我國關稅總水平將由上年的9.8%降至7.5%。這將是我國關稅總水平在9.8%一線停留十年后首次出現下降,也是我國在將加入世貿組織(WTO)的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后,該指標的第一次下降。分析人士認為,對外開放是既定國策。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繼續升級,中國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減少外商投資限制,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既彰顯了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決心,也是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回擊,有利于促進國內經濟轉型,保持經濟增長動力。近年來,我國多次降低進口商品關稅,特別是消費品進口關稅,自2015年以來已經出現5次調降。在此次大范圍降低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之前,今年藥品、日用消費品和汽車等領域進口關稅已經大幅降低。2018年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堿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涉及28項藥品。2018年7月1日起,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的最惠國稅率,涉及1449個稅目,平均稅率由15.7%降為6.9%,平均降幅55.9%。同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